健康人的尿液一般是无色或浅黄色,不过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因为尿液中的颜色变化大多与疾病无关,正常尿液的形成是由于血液经过肾小球时,血液中的尿酸、尿素、水无机盐、葡萄糖等物质过滤重吸收剩下的水分。
一般而言,早上的时候尿液的颜色比较深,而饮水多了之后,颜色自然就淡了下去。如果发现尿液的颜色发生改变,在除去饮食方面的原因外,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出现了异常状况。
1、尿液呈现红色。
红色尿液往往是血尿。一般在1000毫升的尿液中,如果含血量达到一毫升,尿液就会呈现出红色。这时我们就要警惕是否患有肾结石、肾结核等疾病;如果伴随排尿时的刺痛,则有可能为尿路感染、尿路结石等泌尿系统的疾病。
2、黄色的尿液。
黄色的尿液多是由于食用了胡萝卜素或是维生素b2、痢特灵等药,停服之后便可消失。如果是高热或呕吐腹泻的患者,也会因为水分的流失而使尿液变黄。
3、白色的尿液。
白色尿液又称为乳糜尿,表现为尿液的颜色像米汤一样白色,严重时可以像牛奶一样的颜色,还会混有白色的固体。这是因为人体内的脂肪乳浊液进入人的尿所导致的。
丝虫病是导致出现白色尿液最常见的病症;此外腹腔结核肿瘤压迫也可能会使人出现白色的尿液;如果劳累过度或者经常食用高脂肪类的食物,也会让尿液出现白色的现象。
4、酱油色的尿液。
酱油色的尿液,顾名思义就是说尿液呈现出像酱油一样深红,接近黑色的色泽。
能够导致这种颜色的尿液最常见的疾病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。它是一种获得性红血球膜缺陷引起的慢性溶血疾病,比较少见;另外,溶血性贫血、急性肾炎、急性黄疸型肝炎,或者突然之间剧烈运动之后也可能会出现酱油色尿液。
5、茶色。
茶色尿液也多半是由于肝胆疾病所引起的,人体的血液中含有一种胆红质,它应该是由肝脏转化后变成尿液排出体外的。如果肝胆出现了问题,那就会影响到胆红质的转换,导致尿液的颜色变为浓茶的颜色,黄疸型肝炎、肝硬化、胆囊炎和胆结石症等病症,都会导致茶尿的出现。
6、黑色尿液。
黑色尿液并不常见,一般情况下,患有急性血管内溶血的患者才会出现黑色尿液,例如恶性痢疾患者就容易出现黑尿;此外,黑色毒瘤也有可能会出现黑尿;还有一种情况是服用左旋多巴等药物后也可能会出现黑尿,但这种情况只需要停药之后便会消失。
这都可以![[强]](https://www.qixibang.cc/wp-content/themes/TangStyle-master/images/smilies/qiang.gif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