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wKcnO-nBz8MLElZXKHbww 出处
近两年在中国的疫苗相关领域,有多位重要人员在50岁左右突然死亡,每一例死亡都引发了大量的联想。
据辽宁省地方媒体《大连日报》7月25日报导,大连市委常委、副市长曾兵,因“突发疾病、医治无效”于7月23日晚去世,年仅52岁。曾兵于6月24日才接任此职务,上任时间不到一个月。
曾兵在大连市的职务只是“挂职”,他还有另一个身份——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、董事会秘书、新闻发言人以及政策研究室主任。中国医药集团简称国药集团,是新冠病毒(COVID-19)国药疫苗的研发单位。
曾兵将近30年的工作履历都与医药有关系。2020年9月,他曾带队赴南美洲秘鲁,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。
中国另一家疫苗研发企业科兴生物近期也有一位高管最近死亡,而且年纪更轻。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中心高级经理曹晓斌,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17日去世,年仅45岁。
曹晓斌毕业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,博士研究生学历。网民扒出,曹晓斌的研究生导师不是别人,正是当红的国内御用防疫专家、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。两人曾在中国疾控中心共事,且合作过多篇论文。
曹晓斌去世前两周,另一家上市企业刚刚发布2021年报。年报显示,该公司2021年度利润暴增,主要增量来自于其投资的疫苗厂商科兴中维。有投资者按照相关的股权比例粗略推算,科兴疫苗2021年度净赚超过900亿元人民币(133亿美元)。
曹晓斌的死亡,因为其以上的求学与工作背景,网民做出了种种联想与猜测。;
第三位去世的是一位与科兴合作的外国科学家。中国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(Sinovac)在印尼进行疫苗试验的首席科学家巴夏亚尔(Novilia Sjafri Bachtiar)于去年7月7日死亡,年仅52岁。
印尼国家企业部长托希尔(Erick Thohir)在Instagram上发布了这一消息,但他没有披露巴夏亚尔的死因。托希尔表示,巴夏亚尔是生物制药公司数十项临床试验的首席科学家和负责人,包括与科兴合作的新冠病毒(COVID-19)疫苗的临床试验。
路透社援引印尼媒体的话说,巴夏亚尔是根据新冠病毒的处理协议被埋葬。
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教授,于2020年9月17日在北京死亡,年仅53岁。令人奇怪的是,媒体过了两三个月后才披露这一消息。
澎湃新闻同年12月2日说,赵振东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,晚上返回北京后突然倒在首都机场的航站楼,次日凌晨即去世。报导表示,他是因连续工作而“过劳”死。但三个小时之前,赵振东在外地机场时还与学生们联系。即事先没有征兆。
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后,赵振东受国家卫健委委托,担任国务院相关的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组组长,负责给中国五条技术路线的12个研发单位提供建议。
目前已知第一位死亡的疫苗研发专家最为神秘,是军方微生物流行病专家周育森,他于2020年5月死亡。周育森曾经屡获殊荣,但是官方对于他的死亡没有任何报导,只是事后在相关的论文中将他的名字列为“死者”。
澳洲主流媒体《澳洲人》(The Australian)去年6月报导,周育森早在2020年2月24日已申请了新冠病毒疫苗的专利。此前五个星期,中国刚刚承认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,世界卫生组织甚至还没有宣布大流行,周育森却已经研发出疫苗。
更令人想不到的是,周育森在申请疫苗专利三个月后突然神秘死亡。
疫苗是中国的一项庞大的产业。据国家卫健委6月28日通报,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已经超过34亿剂次。这还不包括输出海外的。
科兴生物2021年报显示,该公司去年总营收近194亿美元,同比激增约37倍。税前利润约176亿美元,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近85亿美元。除了科兴疫苗外,中国还有国药疫苗以及康希诺疫苗等。
去年5月,中国成立了一个新机构——国家疾控局。今年2月当局下发通知,明确该机构为副部级单位,由国家卫健委负责管理。但是,卫健委下属的中国疾控中心究竟归谁管理,一直存在争议。
据《新京报》报道,今年7月26日,中国疾控中心召开大会并明确新的定位,由原来的卫健委管理改为由国家疾控局管理。相关的部门、人员与配置因此都发生了重大变化。用14个多月的时间,才完成一次机构的调整与相关权力的变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