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读:现实生活中的鲁迅

ė 1,561 6 0
编者:

看了这篇文章,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鲁迅就是一个虚伪而极冷漠的人。他写《烈女传》,却把自己妻子变成了烈女。即便是一个管家也不至于落如此像鲁迅妻子朱安如此下场。从鲁迅死后鲁迅第二任的表现来看更是和鲁迅一样货色。

1936年10月19日凌晨五时二十五分,“中国人的脊梁”鲁迅先生与世长辞。
image
消息一经传出,立刻轰动了整个上海,进而整个中国文化界都感到了震动。
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更是络绎不绝。宋庆龄女士在收到消息后,也立刻赶往了鲁迅先生的家中。
蒋介石也派人给鲁迅先生送上花圈,上面写着六个字,“鲁迅先生千古”!
1936年10月22日下午,鲁迅先生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抬出,打算用车运往万国公墓。
上海各界人士自发前来为先生送行,堵的马路上是水泄不通,队伍绵延十几公里。
给鲁迅抬棺的人共有16人,他们的名气一个比一个大。
这16个人分别是:胡风、巴金、黄源、鹿地亘、黎烈文、孟十还、靳以、张天翼、吴朗西、陈白尘、肖乾、聂绀弩、欧阳山、周文、曹白、萧军。
可能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巴金的名头,但是这16个人当时的名声却一个比一个大。
而为鲁迅先生扶灵的则是北大校长(教育部总长)蔡元培、孙中山的妻子宋庆龄、日本作家内山完造,还有著名文学家矛盾、胡风等人。
image
在先生入土的时候,所有人一起用手铲土,将贴有“民族魂”的先生灵柩埋了下去,规模如此巨大的出殡的,整个上海从来没有出现过,在这以后,整个中国也没有出现过。
鲁迅先生共有一位发妻,一位伴侣。
发妻朱安。
鲁迅一生都在革命,却始终没有革自己的命。
他孝顺,不想违逆自己母亲的意愿;他当担,虽不喜欢自己的妻子,却始终没有休妻。
因为他知道,在那个年代如果他休妻,那朱安必将是无路可走。
image
朱安,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。她和那个时代的很多中国家庭的女子一样,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:
识字不多,懂得礼仪,性格温和,待人厚道,小脚。
1、
1901年鲁迅的母亲了解到朱安的品性后十分喜欢,见过一次后便认准了这个儿媳。
4月3日,在没有征询儿子意见的情况下,就径自前往朱家提亲。
image
右1朱安,右二鲁母
这两个年轻人的命运便被决定了,它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一生的孤独与痛苦。
1906年6月,鲁迅的母亲鲁瑞装病将鲁迅从日本骗回家与朱安成亲,那年鲁迅26岁,朱安29岁。
鲁迅做为一个思想前卫的读书人,向往的是自由恋爱,找一个自己真心相爱,有共同语言的人共度余生。对母亲的安排自是十分不满,但迫于孝道还是满心不甘地接受了这段姻缘。
定亲已经5年了,朱安从别人口中也听说了关于鲁迅的一些情况。
她知道鲁迅在日本留学了几年,思想比较前卫,也剪了辫子讨厌裹脚。
为了讨好这个即将成为自己夫君的男人,在结婚当天朱安特地穿了双大红鞋,为了让鞋子不从脚上掉下,她在里面塞了很多棉花。可是她的脚太小,在出花轿的时候,鞋子还是从脚上掉了下去,露出了三寸金莲。
鲁迅看到后更是不满。
婚礼过后自然就是洞房,可鲁迅先生完全没这个意思,当夜在桌前座了一夜,第二天就在母亲的房间里支了张小床,睡在了那里。
婚后第四天,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!
洞房的那一夜是朱安离鲁迅最近的一夜,在此后的几十年了陪伴她的都是寂寞与孤独。
2、
1919年,鲁迅在北京买下一处院子,要接母亲过来同住。
鲁迅在搬家的时候曾说,你可以选择回娘家,也可以选择跟随我搬家。朱安自然也跟着过去。
朱安看到大先生搬家时没有抛弃她,满心欣喜地以为与大先生有了接纳她的意思,晚上铺好床被,等鲁迅同睡。哪想,鲁迅看到铺好的床被,心头的火一股脑涌出来,他掀掉被子,闹着要把床拆了。
朱安明白了,大先生并没有要与她同床的意思。
她委屈着,依然讨好着他,也想着要追赶着他。
“我好比是一只蜗牛,
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,
爬得虽慢,
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……”
但对于鲁迅来说这样反而像跳梁小丑,更不待见她。
从此以后鲁迅不穿她缝作的衣服,不接受她任何讨好的举动。
鲁迅的母亲问鲁迅,朱安到底哪里不好?你这样嫌弃她。
鲁迅当时还真应答了,这也是鲁迅第一次如此正面地回应他和朱安的关系,鲁迅摇着头说:

“和她谈不来,谈话没味道,有时还自作聪明。”

鲁迅在论述朱安“自作聪明”时谈了一件事,当时他是这么说的:

“有一次,我告诉她,日本有一种点心很好吃,她说是的,是的,她也吃过的。其实这种点心不但绍兴没有,全中国也没有,她怎能吃到?”

当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他的优点,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缺点
在鲁迅看来,无论朱安做什么,怎么讨好他,都是那么的愚昧、那么的可笑
3、
1936年鲁迅去世后,她就只剩下自己和婆婆了。
鲁迅去世后,作为合法妻子的朱安将鲁迅作品的版权全权交给了许广平。
许广平拿到版权后,承诺每年给朱安寄生活费。
1943年,婆婆鲁瑞也去世了。婆婆去世后朱安只剩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活着了,不仅如此,她的生活费也从此没有着落了,不知因为什么原因,许广平已经很久没有寄过生活费回来了。
为了维持生计,她想到出售鲁迅的遗物。
远在上海的许广平这下立刻就得到了消息,立即在上海登报反对,并委托鲁迅的学生唐弢前来阻止。
正忍受饥饿的朱安看到唐弢后,心情一下子激动了起来,她悲愤地哭喊道:
你们总是说要好好保存鲁迅的遗物,可我也算先生的遗物,谁来保存我呢?”
1947年6月29日,朱安在北京病逝。临终前对鲁迅学生宋紫佩说:
请转告许广平,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之旁。”
这是朱安弥留之际反复强调的遗愿,然而,就这一点小小的愿望,最终还是未能如愿。
葬礼按照许广平的意思,将她安葬在西直门外保福寺村婆婆鲁瑞的墓旁,墓碑上没有留下只字片语。
她在世界上呆了69年,去世的时候孑然一身。
她想要亲近丈夫,与丈夫合葬。但是她永远也不懂:
对于不爱你的人,你的任何爱意都是骚扰
文章来源:头条号:纪人物

  • 灵魂发问:谁告诉你我国防空洞位置了吗?怕是99%中国人不知道,我也不知道,为什么,因为没告诉咱们啊!怕是很多当官的都不晓得吧!所以别老想着打这个那个,真打起来,你躲都不知道躲哪?最好的位置是到没有军事区,机场等落后位置,因为人家炸这些位置不仅没有利益还会被国际谴责。 --- 2025/03/08
主机推荐
留言区 (1,561阅嗐!还没有留言,我要占位
:网友留言区仅供网友表达其个人观点,并不表明栖息邦最终立场。



管理员登录
注册

提示:点击上下面区域关闭

字号调整

View My Stats
空位 空位
本次加载耗时:0.305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