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实卷哭了。我这篇回答,会列举一些COEM让人欲哭无泪的骚操作。当然,我会隐去一些有明显指向性的信息。因为确实会被法务谈话。
还是写在最前,能知道这本书是干啥的,再对我的回答进行回复。不间断更新。
这是另一个相关回答。
为什么感觉汽车行业走上了一条歧路甚至不归路?
www.zhihu.com/question/658993307/answer/3540048257?utm_psn=1789289695768866816
1/26 龙年最后一更
20. 某智驾公司抄了奔驰的设计,找我们提供零部件。我们发现他的设计有严重质量风险,于是免费帮他改设计,改了一个月,造成了上市推迟。客户警告,我们不需要那么高质量的产品,以后再这样不和你们做生意了。我们为什么能发现问题呢?因为之前的奔驰就是我们供的货。该智驾属于抄了面子没吃透里子。
12/26 更新
19. 造车新势力真是不断刷新我的三观。我们某个COEM客户要求前挡风玻璃要偏正太阳镜那种,说智驾开启驾驶员可以睡个安稳觉。我们苦口婆心说,这样对驾驶员有重大危险,而且如果交警监控看不到主驾,也是违法的。客户说不行,就要。
11/27更新
18. 很多人对工信部蜜汁自信,觉得工信部不会放任不管。真奇怪,办事的是人又不是部门。最后事情办的好不好还不是看这个人水平怎么样?
我这里有个案例,大家知道,现在新能源车开发为了赶工期,开发都做不完就得上市。意味着,部分零部件没有PSW,意味着交给工信部的EBOM不全。但就是这个不全的EBOM,工信部居然给批了。说明什么?说明工信部的人不懂啊。这也好理解,你不能指望一个靠做题申论行策的公务员能斗得过行业大拿,对不对。
11/21更新
17.
目前遇到的COEM,没有一家有DFMEA。那些说新能源车安全的,你们知道DFMEA是什么么?
11/6更新
16.
今天遇到个劲爆的。我们有个组件,需要提交环评报告。但是,由于COEM连设计都没冻结,也就是,东西都没生产出来,于是让我们的环评团队拿纸算一下大概,然后提交报告给中国的相关部门,等于就是点名了造假。我们的环评团队在德国。。。这是社会主义用金钱让资本主义低头啊。
10/20更新
15.
A客户抄宝马设计,加了一条自己的特殊要求,组成设计a
B客户抄A客户设计,加了一条自己的特殊要求,组成设计b
C客户抄B客户设计,加了一条自己特殊要求,组成设计c
D客户抄C客户设计,加了一条自己的特殊要求,组成设计d
总结,d设计相较于宝马的设计,多了4条特殊特性。
于是,D客户的车的成本,开发时间,就远高于A的车。于是跑来问我们,要求降本。我说,各家车有各家车的特点,你为什么非要囊括ABC的特点?D回复,别人能达到的我也要能达到,否则我怎么比别人强,有卖点?我说,那你啥都要肯定贵啊。而且你有4条特性,要做4种验证,SOP时间肯定赶不上。D回复,那就用宝马的验证实验。
10/7更新
14. 有在杭州的知友,见过吉利的电动车坟场么?一个足球场的帝豪,只开了两三万公里,就不要了。
8/23更新
13. 评论有的外行,以为自己看了几个视频,几篇文章,就觉得自己可以指点江山了。我这一条,下一个钩子。某造车新势力不知道从哪学来了洁净室。到我们机加工车间参观之后,要求盖洁净室。
8/15 更新
12. 我们最近收到了某新能源车企的客诉,是比较严重的那种,顾客买了车上路之后发生自燃。我们Tier1的质量团队按规矩开始做RA,分析下来和某个Tier2的零件也相关。于是也拉他们进来一起写报告。但是由于该车企和该Tier2有别的业务,所以该Tier2非常了解这家车企,这家车企啥也不懂,直接教我们找到盲点,reject了这个客诉。然后,我最近一直在关注该车企的官宣,看他们是否压得住舆论,直接不爆出来。
我们公司提供组装件。某COEM想省钱,于是从我们公司采购组装件的其中一个部件,然后自己找了一家组装厂组装。然而,这家组装厂连扫码枪都没有。于是找我,让我想办法区分长得很像的两个部件。我想问,这国产化是进步还是退步?
某COEM在某年某日推出某型号车。结果,提前2个月,我就知道,我负责的零部件,是无法在这个时间点提供PSW的。这就意味着,这时候给顾客看到的车,只是一个空壳。连PV都没做。
某COEM直接从Tier2采购零部件自己组装,找我们公司代工。我审核了他们的设计,用的最多的句式是,Tier2说啥你就信?你们怎么这么好骗?
某COEM原来做消费类电子的,以为和造车标准一样。所以忽略车载标准。找我们公司代工,却不肯承担设计风险。
某COEM使用非车规级零部件。这意味着,出了质量事故,没法追责。
大部分造车新势力,都是资本运作的产物。从业人员也不是真心实意想把企业搞好,资本家吃一波政策红利,打工者也抬高一下身价。
COEM为了抢占市场,996,7107,西方企业真的不敢跟。
外企零部件有个规定,上下游企业不能是国企,怕打官司没处申冤。
6/29续更
9. COEM代工,我和客户设计讨论,我问,你们这个设备高压多少?客户回,设计保密。我说,那高压测试要做么?客户回,高压测试是什么?我解释了一下,是行业通用。客户回,我不懂,不要跟我讲这个。我说,那你要不要做?客户回,你觉得呢?我说,那得看你怎么设计的了啊。客户回,设计保密。我回,那我怎么给你做呢?客户回,你们号称行业前10,这个都不知道?真垃圾
7/18更新
10. 这次讲一个Tier2的。现在不少COEM直接绕过Tier1找Tier2。然后由于不懂车规,对Tier2也没什么要求。Tier2也很开心,省了一大笔质量管控的钱,甚至设备都不做MSA了。你对他有要求,他就直接和你中断业务。
11. 关于供应链的。我们公司的客户既有合资厂,也有国产传统车企,也有造车新势力。合资厂和传统车企做年度FC的时比较实事求是。我统计过,大概FC0+12和FC12+0也就差个10%左右。而且波动是平摊到每个月。新能源车企基本都会在FC4+8的时候忽然缩水70%。由于你的产能已经投进去了,所以你只能接受他的无底线压价。
栖息邦 收藏Ctrl+D 转载注明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