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还有哪些产业(非半导体)还有一点小优势,没被别人淘汰呢?

ė 35 6 0
编者:

台湾的工业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,看看台湾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

[粪作]台湾还有哪些产业(非半导体)还有一点小优势,没被别人淘汰呢?

文|媽寶地狗:二娃、悍妻、埃踢、媽寶男。

有一就有二,有二就有三,台湾经济三部曲就此完成。

Q:台灣還有哪些產業(非半導體)还有一点小优势,没被别人淘汰呢?

A:

(一)手工具。

剪刀、钳子、螺丝起子、扳手、套筒等工具,被称为手工具,虽然它不起眼,但做事却少不了它;2020年的手工具市场,台湾出口值排名全球第3,达到47.9亿美元。

image

台湾的手工具单价较高,瞄准中高阶市场,虽然出口值只有全球第3,但在中高阶手工具市占率却是世界第1;加上帮欧美大厂代工的份额,台湾的产值能上升到世界第2。例如全球每3支钉枪,有1支来自台湾,一支普通扭力扳手,某国只能卖1~2块美金,台湾的,能卖到3~40美元;比如英发企业的扳手,不仅卖进美国波音认证的手工具集团及法国的知名企业,单只扳手的零售价更超过100美元。

为何台湾的手工具表现出色?原因就是来自强大的产业聚落;台中、彰化、到南投方圆60公里内,就聚集7成以上业者;

image

image

产业的集中,让台企横向的合作上非常容易,上下游的厂商全在一起,客户要修改订单,反应也十分快速,有业者开玩笑者说,客户早上在台北看展览,2个小时候,就能在厂商那边参观工厂,订购所需的产品,这间企业没有的东西, 隔壁同行肯定有,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地方。

(二)云端服务器。

云端服务器供应链,可分为5个部分:1.终端设备。2.服务器,即云端数据储存与运算装置。3.软件,如运算及应用程序。4.环境设备,如5G WIFI。5.让设备相互连结的ITO物联网。其中,台湾的强项在硬件制造,云端服务器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,最为重要。

这些云端服务器多半基于客户的需求而客制化或代工,Google云端服务器,有超过5成由广达代工制造、3成来自英业达;脸书服务器,也是5成来自广达、另外3成则由纬颖制造,而微软服务器,代工台厂包括鸿海、广达、纬颖、英业达。整体而言,台厂代工了四家云端大咖Google、脸书、亚马逊、微软所需的云端服务器超过8成。

image

台湾在一般的商业服务器与云端服务器的市占率是全球第一(不含大陆),达90%。

(三)电动车产业链

因为库克的策略,苹果产业链逐步被陆企侵蚀,比如大立光的相机镜头单子被分给了舜宇光學;越来越多的台厂脱离苹果产业链,蓝海变成红海,生意不好做了;比如可成科技干脆把苹果手机壳技术與厂子卖给蓝思科技,转向了电动车的怀抱。

image

相比于大陆大搞电动车,搞电动车品牌,台湾工业底子差,做不了整台车子,只能做做零件,打打下手,只好把海外的特斯拉产业链,弄成台厂的天下;共有29家厂商,包含上下游超过800家的台湾企业,吃下了五大系统(車電、馬達、電池、車身、充電)的零件,比如富田的定子與转子、和硕的主控电脑、电控系统的致茂、比如特斯拉美国厂的60%电池,使用长春铜箔生产的6微米铜箔;据统计,海外特斯拉的零件供应商超過50%是台湾企业。

有些台湾企业的零件产品,甚至还供应内地版特斯拉,成为蝎子企业,全世界毒(独)一份。比如马斯克指定和大,成为特斯拉独家的减速齿轮箱供货商。提供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給宁德时代的陸廠很多,但聚和化工的產品,純度是最高的;聚和化工在這項產品的研发,花了10年,早年它只是紙類化工用品的生產商。

image

image

鋰電池工作原理
台湾的野心不只如此,不满足只是做特斯拉生意;比如奔驰已经找上富田电机来打造电动马达,台厂也有帮蔚来汽车代工,台湾想要做全世界的电动车生意,把特斯拉产业链扩大成全球的电动车产业链,成为另一个金母鸡;下图是台湾的强项与其弱项,由此可知,台厂还有一段路要走。

image

(四)售后维修的非原厂零件AM(Aftermarket)。

台湾造不了电动车,同样也造不了油车,只好造造汽车零件来赚钱啦;台湾一开始是原厂委托制造(OEM),帮原厂代工零件,利润只有10%,很不好赚;后来台湾开始动脑筋,那原厂OEM利润不好,那我们来做售后维修的非原厂零件吧;毕竟做副厂零件少了汽车品牌厂的削价,毛利可达40%。台湾汽车零组件通过美国的CAPA认证后,外销到全世界;零组件厂商如车灯、保险杆、钣金、模具的产值的市占率几乎都为全球第一位,全球市占率高达80%~90%。

image

image

(五)工具机。

找不到其他排市占率全球前三例子,只好拿工具机来凑数啦,为何工具机如此重要?因为工具机素有「机械之母」之称,工厂生产任何产品都离不开工具机。

虽然台湾工具机市占率没有全球前三,只有全球第五,但也能算是小强一枚;2020年,台湾是大陆进口工具机的第三名,一共购买了2293台台湾工具机,比日本工具机还多出226台;许多人认为,韩国的水平要高于台湾工具机,然而比一比单价,台湾工具机平均一台的价格是11.21万美元,韩国工具机平均一台的价格是9.49万美元,韩国工具机便宜了1.72万美元。

下图是2021年,台湾出口工具机的种类:

image

台湾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比重图:

image

在上世纪90年代,台湾工具机便已经在大陆卖的风生水起了,台湾工具机业,借鉴了日本发展的经验,从60年代的手动普通工具机开始,先发展精密工具机,再进化到数控工具机;先是加工中心,其次是数控车床和数控磨床等机种,主攻的市场则是量大面广的中档数控工具机。

有人嘲笑台湾工具机都是"组装货",但现在这全球化的世界,只有合作才能双赢,1+1 > 2。因为台湾资本主义起步早,民间企业众多,基于这个历史原因,台湾工具机业并不是喜欢走一条龙,从上到下的大厂模式,而是合纵连横,每个厂商只负责自己专精的部分,大到工具机床身铸件,小到一个液压元器件,一个关键加工工序,都有相应的企业来提供配套服务;虽然工具机性能上低于德日,但价性比要比同类日本工具机好。

Q:台湾有隐形冠军企业嗎?

A:有的;比如东阳实业的车用保险杆、万国通路的行李箱、森钜科技的拖车车厢材料、三星科技的螺丝帽...等等。

image

Q:为何台湾比较钟情于当隐形冠军而不是独角兽企业?

A: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台湾人缺乏想象力,无法想出一个很棒的idea。其二是不懂得推销自己,无法把一个idea吹得满天响,骗天使轮、A、B、C、D轮的钱来花,然後燒光倒閉。其三是台湾人眼界太小,全是井蛙,只想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把田耕好,本梦比不重要,本益比(P/E)才重要。其四是台湾的产业结构,2020年台湾中小企业家数为154万8,835家,占全台湾企业的98.93%;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达931万1千人,占总就业人数的80.94%[註];基于以上的理由,我想这是台湾比较钟情于当隐形冠军而不是独角兽企业的原因。

image

註:這跟日本產業結構很像;2016年,日本约有380.9万家中小企业,占总企业家数99.7%;雇用 3361 万人,占总企业雇用人数约 70%。同样的,日本也不钟情于独角兽企业,而且隐形冠军一大堆。

结论

台湾这些产业在老板不断的投资与升级,厂子基本迈入了工业化4.0;不求量大,但求质高,不求产品广,但求钻研深,比别人跑得更快,比别人看得更远;怒力再努力,才能不被削价竞争所打倒。

将较于香港、新加坡热爱搞金融业,赚快钱,台湾则跟日本人的想法一样,钟情于制造业,追求匠人精神,精益求精,十年磨一剑,苦哈哈的研发,默默的赚3K(污いKitanai、危険Kiken、辛苦Kitsuiきつい)辛苦钱;也難怪台湾各类製造业的附加价值一直在提升;台湾的成长模式,并不是从工业转型为服务业,而是重工业、轻服务,用製造业來做GDP的提升。所以别瞧不起传统产业,传统产业也是能创新的,传统产业也是能高科技、高获利的。台湾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与日本极其相似,简直就是劣化版的日本。

后记

虽然有人嘲笑台厂都是可被取代的,这话在理论上没错,但现实上,能拿到单子,不也是因为乙方达到甲方标准,且甲方覺得价格合理才下的单吗?不然为何甲方不给别人做?台厂是没政府补贴的,政府也无透过行政命令,对特定企业搞无限的资金注入;所以能用这价格接单,表示台厂能获利,能出这样数量的货,表示台厂良率够高;如同米其林三星的大厨,厨艺是强过便当店老板太多,但要米其林大厨把每份便当的成本压在30元,一天能卖出几千个便当,大厨还不一定干的来。

街上有A、B两间饭馆,理论上没有所谓的不可取代性;但现实上消费者在A饭馆只花90元,能吃到150元水平的菜,所以消费者很爱光顾A,而不爱去B,且A的翻桌率还高,A能赚钱,那A饭馆就是比B饭馆行;B饭馆酸A饭馆厨艺不如米其林三星大厨,没意义。

当工厂流水线工人怎么就不体面了?
3841 关注 · 1339 回答问题

别嘲笑答主家的厂子low,技术低,能给这样的薪水,工人还感恩戴德,抢者干,成本控制好,厂子有定位,能生存,就是本事。其实人的生存之道,不也是一样吗?

参考数据

https://city.gvm.com.tw/article/83325

https://www.mirrormedia.mg/story/20210208fin015/
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458882579

https://ic.tpex.org.tw/introduce.php?ic=3000
​ic.tpex.org.tw/introduce.php?ic=3000
https://www.maonline.com.tw/article_inside.php?i=488

台灣工具機產業的生態系統創新 - MA工具機與零組件雜誌

https://www.maonline.com.tw/article_inside.php?i=488

台南傳產「隱形冠軍」多,擦亮MIT金字招牌 | 彭杏珠 | 城市學
city.gvm.com.tw/article/77300
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841/5814608

来源:知乎

栖息邦 收藏Ctrl+D 转载注明来源
管理员登录
注册

提示:点击上下面区域关闭

字号调整

View My Stats
空位 空位
本次加载耗时:0.292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