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开始了解是2000年左右,随着智能手机的来临。这款音乐软件也渐渐被大众遗忘。我也是通过知乎《有什么软件官方已经停更了或者公司已经倒闭了,但是你还在用并且觉得很好用的?》的回复中了解下,于是今天下载来。发现依然好用,5.0.01和7.1我推荐后者,因为后者有桌面歌词功能。也适配了win 7以上界面。关于歌词我还是建议大家用MusicTag来搞定。它可以自动匹配歌词等音乐信息到音乐文件中,以后就不用单独来下载歌词了。
引用:千千静听从2013年7月18日发布的7.1.0版本开始改名百度音乐,但用户界面和程序架构没有被更改,同一天发布的百度音乐8.0.0 beta已与前代不同,用户界面已作出大幅度修改,而且千千静听事实上已停止开发。一晃十余年过去了。
近几天在整理硬盘文件,发现角落里面的千千静听,就想起了三千院雨修改的最终版7.1,可惜我硬盘里面找不到了。我觉得这个版本是修改版中最好的,三千院雨更新了两次,第一次是2014年6月21日初始版本,第二次是在2015年5月30日更新V2版本,把百度音乐9.1.14版的解码器给千千静听7.1用了。我花了亿点时间,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三千院雨V2版本的链接,虽然是死链,但好在迅雷下得动。分享给大家,这资源也快失传了,有些软件,听着听着就没了...
2002年,中国的个人电脑开始流行。
但当时的电脑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的便利,有许多的基础软件可以使用。
当时许多上网网址甚至也需要自己去记住。
音乐播放器WinAMP当时还是的主流。
但让许多人恼火的是,WinAMP是外国的软件,汉化而来的体验,也许只有当年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什么叫“绝望”。
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。
东西不好用,当然也会有人来改造。
IT工程师郑南岭,便加入当年开发软件的大潮中。
郑南岭便是因为WinAMP令人糟糕的体验,之后便想着自己动手制作一款音乐播放器软件,当时取名“MP3随身听”。
当时郑南岭开发音乐播放器时,只是凭着自己的爱好而已,并没有想赚钱的念头。
利用着自己的空闲时间也便把音乐播放器给开发出来了。
这款“MP3随身听”相比WinAMP占用的空间更小,使用方法习惯更适合中国人。
一经发出,便收获了大量音乐爱好者的芳心。
一代“MP3随身听”之后,收到了许多用户的反馈,提供改进的地方。
郑南岭听取了大量用户的建议,进行了一代更新,并将“MP3随身听改名为“芊芊静听”,最后定名为“千千静听”。
为什么要叫“千千静听”,这个问题也充满了那个年代人的回忆,
没错,“千千静听”的由来,便来自于陈慧娴的《千千阙歌》。
当时陈慧娴推出这首歌时,背后也有许多的的故事,让许多歌迷黯然神伤。这里我们便不展开了。
当时,作为陈慧娴的铁杆粉郑南岭,便用了这首歌来来作为软件的名字。
千千静听7.10自用修改增强版 V2 by三千院雨 下载链接